翻了一本書[異香:嗅覺的異想世界],它的英文書名是[What the nose knows: The science of scent in everyday life]。

因為是"翻",所以沒有很認真地讀,但從尿布、大麻、放屁、電影都可以談氣味,可見這些確實都是每天發生在日常生活當中的事。

雖然作者無意間帶過的一句[芳香治療師將精油奉為療癒病痛的萬靈丹],但隱約可嗅出作者身為一位"氣味科學家"(調香師),對芳療的不苟同。

哈哈,奇妙的文字,"嗅出",我也用鼻子來解讀一位作者,然後嗤之以鼻,哼! (鼻子除了可以墊鼻作假,其實也偷偷透露了很多情緒呢!)

書中提到人類應該可以分辨出一萬種的氣味,但因為我們太難深刻詳細的描述氣味,加上種種環境生理、因素,普通人能分辨出的氣味有限,若超過四種以上的氣味混雜一起,人們就糊塗了。

想想我們用味覺可以簡單分出酸甜苦辣鮮...,至少都比形容氣味來的簡單,對,作者也說,其實我們在品嘗食物時,其實對於氣味有部分是被嚐到的味道蓋過,不是說味覺優(先)於嗅覺,只是也許我們人類的演化,因為不需要去獵捕動物,加上頭離地面越來越遠,所以我們鼻子越來越退化。

記得芳療師朋友說在備課時,她也得再把精油拿出來聞一聞,感受一下;更勝者,有人如果可以在複方精油中嗅聞出有哪幾種單方精油,但這種人真是好鼻師啊!

不過要特別摘錄書中一段關於母乳寶寶與喝配方奶的新生兒排泄物所產生的氣體化學組成,喝母乳的寶寶所排出的氣體含有大量(無味的)氫氣,有臭味的甲硫醇含量很低;喝配方奶的新生兒則製造出大量硫化氫(臭雞蛋的氣味),另外還有大量甲烷(全球暖化的元凶之一)。沒錯,母乳寶寶的便便不臭,配方奶寶寶的便便很臭(但我沒聞過),產生甲烷的說法,跟太多畜牧的牛隻產生的大便臭氣是破壞臭氧層元凶的說法一致。

還有我也很喜歡的一段,關於[植物氣味耍的手段]。在自然界哩,氣味也具有防禦效果,精油其實是一種武器。作者以橙樹為例,甜橙、橙花、苦橙葉(都是我好喜歡的味道),[橙樹產生這些精油,可怖是為了給調香師方便;花朵飄香用來吸引授粉生物,果實香甜則用來吸引播種生物,而葉子受到食草動物啃食之際,會立刻釋放揮發性芳香族化合物,讓攻擊者(比方說毛毛蟲)倒盡胃口、甚至中毒...,對芳香治療師而言,橙樹是充滿療癒精油的寶庫;在毛蟲看來,橙樹則如戒備森嚴的軍火庫...。最後這一句,真是生動啊!

在[人體好好玩]一書中提到,我們人體鼻子裡有數百萬個嗅覺受器細胞,每個受器能對多種不同氣味產生反應,每個氣味分子又會與不同受器結合,大腦要彙整這些資訊加以辨認這些氣味,同時將這些訊息傳遞到腦部邊緣系統的記憶與情緒中樞,呼~好忙碌啊!

不過如此看來,確實透過氣味的嗅聞,確實能引發特定的情緒或記憶,我想學習芳療的人,不會將精油奉為療癒病痛的萬靈丹,但應該都是認同天然的植物精油對身心都有一定的療癒作用。至於書,看一看,多個面向了解生活中的各種氣味奇想也不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禾乃哺育顧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