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柔生產不是單方要求醫院可以做到怎樣怎樣,而是醫院和產婦、親密家人雙方(多方)討論下的結果,只要彼此都能接受必要的醫療措施,或者生產環境也很舒適感到安心、其實也算是達到彼此都滿意的生產過程。
但目前台灣的生產環境,許多產婦是生完才知道原來要經歷那些浣腸、剃毛、靜脈注射、持續監測胎心音、限制下床活動、禁食、壓肚子、憋氣用力、剪會陰、截石臥式(仰躺)的生產方式….
哇!!!!!!很多是吧~許多措施讓躺在床上陣痛的產婦感到不知所措,不明白為什麼,卻又只能照單全收,因為是醫師護士說的,帶著專業感、權威感,但其實若產婦自己對生產多一分認識,便了解這些措施是為什麼,有必要嗎?對媽媽寶寶有什麼影響?便更知道自己想要的方式。
(註:現在許多醫院在一些措施上有放寬鬆,但憋氣用力及生產姿勢大概是最難改的部分了,牽涉醫院效率、人力、感染管控等因素,所以有其限制。)
所以我認為自己已做了功課準備,我可以面對醫師或助產師勇敢的討論我想要的生產方式,加上前二胎的經驗,我也更加確定我想要的是什麼,但確實,好像需要一點勇氣。
這樣的勇氣,也許是對自己身體的陌生,不確定自己是否能辦到、不確定先生在生產過程中,會不會一樣只在旁邊人到心不到?(其實也是不知道自己到底能扮演怎樣的角色),在醫院即便是助產師接生,但還是有許多不確定的因素,隨時可能干擾到本來預想的生產方式。
當我第一次和先生提出說這一胎在家生產好嗎?他第一個回應是[這樣很麻煩吧?!]我笑說,又不是要你接生,但我可以了解他可能會有的擔心。
然後我趁回娘家時,半聊天的跟我娘認真提這件事,她的反應也是[你不要在那邊黑白搞](請自行翻譯成台語)。(以免氣到不下來台南幫我坐月子了。)
看來,我只能把居家生產化作心中小小遺憾了。
積極和成大助產師通信,把想到的問題都列出來,即使一開始已經初步填寫了生產計畫書,但還是有許多做法都可以隨時補充討論,例如可以延後斷臍、讓寶寶斷臍嗎?胎盤可以留下來拍照或給哥哥看一下嗎? 若再請陪產員或攝影,(待)產房擠得下嗎?待產過程可不要其他醫護人員近來檢查或詢問(一些重複的問題)嗎?可以不要上產台嗎?你會有給我和先生的產前教育課嗎?新生兒的檢查可以延後,甚至交給助產師完成嗎?可以不要或延後給新生兒注射維他命K及塗抹眼藥膏嗎?....諸如此類,對許多媽媽來說已經是相當細節的部分,是,若是第一次生產,又沒接觸過溫柔生產,應該不太清楚我在說什麼^^
目前大概是,因為成大尚無LDR床,所以會儘量準備一間單人的待產房(一天補差價4500元),待產生產恢復就在這一間完成,可以放音樂、薰香、有產球、可以調整空調溫度,其他不要持續性胎心音、可以下床、可以進食、可以採想要的生產姿勢等等基本的,和小兒科的部分仍在溝通中,小兒科仍堅持,希望爭取轉移給助產師完成新生兒的部分。
另外,每個班一定會有一位主要照顧的護理師,但儘量安排具助產師資格的護理人員。
陪產員一般都在居家生產,和醫院比較少合作,若真的有請陪產員,可能要互相溝通一下。(我應該不用請,希望先生這次好好扮演最佳陪產員)
若胎位不正,可以先從胎位矯正運動開始,甚至尋求產檢的吳醫師協助評估胎外轉位手法進行的可能,當然再不行可能得問問臀位自然生產的可能(mark起來提醒自己)。
除了單人待產房的費用,不需額外支付費用。
這大概是我目前的生產計畫,好像可以放心了,心卻一直不安定,我知道哪裡不對勁,還需要好好靜心想想,聽聽自己內心的聲音。
後來我知道答案了。
留言列表